广大附校No暑假安全无小事

2022-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期盼已久的暑假到了,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安全攻略给家长和孩子们。包含防疫、用电、用火、饮食、交通、游泳、上网等方面。再次提醒:暑假安全千万要重视。

下面这个视频就涵盖了暑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希望提高孩子和家长们的暑期安全意识。

视频长度2分钟,若没有wifi,贴心准备了图文版,视频下面就是了。

一、防疫安全

1.强化个人防护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戴好口罩,防护效果超过95%,超过打疫苗的防护性。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养成勤洗手、不乱摸、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加强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做好日常预防性消毒。

2.不聚餐、不扎堆、不串门。不去境外,不出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不要去任何人员密集的地方。减少不必要外出,尽量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尽量不串门。

3.打疫苗、验核酸、排好队。符合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条件的人员应尽快接种疫苗,先预约,再接种。排队人太多,风险也大,等几天也无妨。

4.做好健康监测。开学前14天在穗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尽可能避免家庭成员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流鼻涕等)人员的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味觉嗅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肌痛、结膜炎或腹泻等症状,请尽快就医,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医院内应全程佩戴口罩。

5.合理安排出行。尽量不跨省域长途旅行,出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妥善保存行程票据以备查询。同时,做好出行期间个人及孩子的健康监测。

二、用电安全

1.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家用电器。

2.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3.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三、用火安全

1.不玩火,不携带火种,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灭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

2.家长不在家时,不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四、饮食安全

1.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严禁吸烟、喝酒。

4.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五、交通安全

1.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跑闹、玩耍。

2.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不得随意横穿。

3.不得在马路中央骑自行车。

4.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拥挤。

5.文明乘车,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牢扶手。

六、游泳安全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七、上网安全

1.上网时不把个人和家庭信息告诉他人。

2.保护自己的密码口令安全,不告诉他人。

3.聊天交友要谨慎,不与网友见面。

4.上网要有节制,文明健康上网。

出现下列安全事件,怎么办?

一、中暑了,怎么办?

专家指出,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

(1):表现为口渴、头晕、等症状。出汗不多,发热可能在37.5℃左右。这个时候要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2):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又表现为面色发红、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发热往往达38.5℃。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3):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烦躁或精神错乱、肢体抽搐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这个时候,请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医院救治。

二、溺水了,怎么办?

如何施救?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6点要知道!

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

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

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

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

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吸氧

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按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脱下外套

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三、打雷了,怎么办?

雷电会造成哪些伤害?

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

雷雨天在室内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1、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蹿入室内造成危害。

2、不要看电视、上网,应拔掉电话线、电视天线以及音响、空调机等一切可能将雷击引入室内的电源插头。

3、打雷时,不要靠在墙壁边、门窗边、阳台,坐在房间正中央最为安全,但不要停留在电灯正下方,以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发生意外。

4、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管道、自来水管、钢柱等,以防雷电电流经它们蹿入人体。

5、不要穿湿的衣服和拖鞋。

6、尽量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固定电话也应避免在雷击时使用。

以上就是整理的暑期安全注意事项,特别是外出游玩和游泳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此外,也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家。

暑期安全很有必要重视,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暑期保驾护航!

声明本文来源

微言教育、搜狐教育。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by/978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