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行警惕呼吸道疾病传播注意节日饮食
2020-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进入十月,天气逐渐转凉,多种病毒细菌“纷沓而至”。陕西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群众,警惕国庆假期旅行卫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秋季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
国庆将迎出行高峰注意假期旅行卫生
国庆假期将至,各地将迎来出行高峰,乘坐密闭交通工具、人群短时间内急剧增多以及人群间的接触频繁,将增加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节日期间食源性疾病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同时,境外发生的某些传染病对于赴境外旅行的公民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省疾控中心提醒,旅行前应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相关情况,掌握常见疾病基本的预防知识和技能;旅行期间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注意饮食卫生,做好个人防蚊、防蜱虫措施;旅行归来,应继续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关中进入出血热高发季警惕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并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该病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花费大、病死多。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每年10月开始至次年3月,是我省关中地区出血热的高发季节,西安、咸阳、宝鸡和渭南是出血热的高发地区。
省疾控中心提醒,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医院救诊。
流感进入高发季接种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
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是我省流感的主要流行季节。随着气温下降,进入10月份以后,我省流感病例数可能增加,应做好防护。
省疾控中心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学校及幼托机构应着重防范流感的小范围暴发,加强园内的环境卫生和教室的通风消毒,落实晨午检、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10—11月手足口病发病小高峰少带孩子去拥挤公共场所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包括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等,其中EV71型较易引起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除此还可通过接触病人或通过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每年10-11月是我省手足口病发病小高峰,要时刻做好“迎战准备”。
省疾控中心提醒,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庭常备“84”消毒液,采用“浸、洗、擦、洒、泼”五法对儿童的玩具、其他用品等清洗消毒;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
警惕秋季其它呼吸道传染病定时开窗通风
十月逐渐进入晚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人体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秋季也是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省疾控中心提醒,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按相关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学校及托幼机构及应认真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报告工作,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
警惕其它感染性腹泻不吃生冷不洁食物
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生吃禽蛋类产品,生熟食品要分开;一旦出现类似感染性腹泻症状者,医院就诊治疗。
彬州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排版:秦星
编审:魏东峰
雷琳
西部网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