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病冬治,三九贴最好

2017-7-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自然界季节更替,循环往复。俗话说:夏有三伏,冬有三九”,“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冬季一到,很多患者都开始担心了,因为他们又要开始饱受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各类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一些“寒性”疾病的折磨了。不过,却是治疗这些冬病的好时机。

“三九”穴位敷贴的方法,是将配方的敷贴药物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从冬至开始每隔九天,贴于人体重要俞穴(如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上,用胶布固定,每次贴-4小时,每隔九日敷贴一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每年敷贴3至6次,连续敷贴3年,可达到相当满意的效果。

“三九贴”理论依据

“三九”即为冬至后的三个九天,是全年天气最冷、阴气最盛的时段祖国医学认为,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所谓“阴极而生阳”的时段,也是人体的阳气(即正气、体质)处于最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容易患病,尤其易患呼吸道疾病。三九贴敷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此时我们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利用药物敷贴穴位,扶助人体的阳气(正气),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

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

(3)妇产科疾病:

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等。

(4)风湿骨病:

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禁忌事项

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的不适宜贴敷。另外,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

注意事项

按照中医传统理论,"三九贴"是"三伏贴"的延续,患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更适合,如果已经贴过"三伏贴",最好再继续贴"三九贴"以巩固治疗,有可能减少冬季发病几率。需要提醒市民的是,"三九贴"无须都挤在"三九"第一天,只要每次贴敷间隔十天即可。。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冬天仍然可以贴三九贴。贴敷治疗三年一个疗程。医生建议最好三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要按时贴。

不管是三九贴还是三伏贴,每一九或一伏当天是最佳贴敷时间,因此最好按时贴敷。一般贴敷时间小儿0.5-小时,成人为3-5小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也可适当调整延长,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痒、疼,可以减少贴敷时间。

冬季养生

1.加强深呼吸锻炼。患者取仰卧位,两手重叠放在脐部,经鼻吸气后缩唇缓慢地将气呼出,两手稍向腹内加压。用口呼气时做吹口哨样动作,按节律进行,尽量将气呼净。每次练习3-5分钟,每天练习数次。

.学习有效的咯痰方法。坐位或站立,身体向前倾斜,采用缩唇式呼吸方法做几次呼吸,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同时用手压在腹部。深呼吸、屏气,然后用力进行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将痰从肺的深部咯出。咳嗽时间不要太长,宜在早晨起床后或餐前半小时及睡前进行。

3.起居有常,防止感冒,注意背部和颈部保暖。羊毛、鸭绒、动物毛皮衣物及化学纤维衣料,易引起过敏、荨麻疹、哮喘发作,故咳喘病人的内衣以纯棉织品为宜。

4.注意根据疾病寒热选饮食。少吃辛辣油腻及海鱼、虾、蟹、秋茄等易引起过敏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每日大便通畅。中医辨证属寒性哮喘者,不宜多食性偏凉的食物,如生梨、菠菜、毛笋等,而应进食性温食物如羊肉、姜、桂等;而热性哮喘则正好相反。荸荠、白萝卜、胡桃肉、红枣、芡实、莲子、山药等具有健脾化痰、益肾养肺之功效,对防止咳喘发作有一定作用。

5.多补充水分,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洒水以增加室内湿度。

6.适当增加耐寒锻炼。如游泳、用凉水洗脸等以增加抗寒能力,减少发病。但要注意晨练不宜过早,另外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雾天及空气不好时不宜室外锻炼。

年三九贴的贴敷时间

主要分了五个阶段,首贴、一九、二九、三九及加强贴。

  首贴:1月1日至1日

  一九:1月日至30日

  二九:1月31日至年1月8日

  三九:年1月9日至17日

加强贴:年1月18日至8日

石嘴山市妇幼保健院针灸康复科

预约-017875-









































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by/972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