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冬治夏病冬防三九贴
2017-7-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三九”即为“冬至”节气后的三个九天,
在节令上为“大寒”。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也是人体生机潜伏,
阳气始发的时节,
此时阳气敛藏,
气血不畅,
皮肤干燥,
毛孔闭塞。
《黄帝内经》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因此选在“三九”时节进行利用药物渗透、皮肤穴位贴敷,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止咳、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的功效。这样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可以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三九贴”也叫天灸,是一种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敷贴过程是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把配置好的中药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等调成糊状,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分别贴敷在人体不同穴位上,根据具体情况几个小时后却取下,以达到祛除和预防疾病。三伏贴和三九贴治疗连续三年,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减轻患病症状,减少疾病的发病率。
有六种病适合贴“三九贴
1.呼吸疾病:反复感冒,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主要取穴:定喘,风门,肺俞,天突等。
2.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骨质增生,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主要取穴:大椎,命门,肩颈穴,肾俞等。
3.五官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主要取穴:大椎,命门,肺俞等。
4.消化疾病:胃痛,胃胀,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
主要取穴: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天枢等。
5.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主要取穴:大椎,命门,肾俞,风门,命门等。
6.小儿疾病:消化不良,厌食,哮喘,咳嗽,易感,抵抗力低下等
主要取穴:大椎,肺俞,膏盲,肾命等。
中医专家提醒患者,三九贴的使用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朋友们了解,以下专家就给大家提出四点注意,希望大家引起注意。
注意一:与“三伏贴”的关系
敷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好是三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按时贴敷,不过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冬天仍然可以贴“三九贴”,虽然中间有间隔会对疗效有一些影响,但并不影响下一次贴敷。
注意二:这些情况不能贴
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三九贴”。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糖尿病、血液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患者以及孕妇、2岁以下的孩子、对胶布过敏者也在谨慎之列。
注意三:注意不良反应
从贴敷时间来讲,小儿一般为0.5至2个小时,成人一般为2至6个小时。贴“三九贴”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如果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一般可自行痊愈;如出现起泡,小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大水泡可以用消毒的针或者注射器抽出泡里的液体后,涂些消炎软膏就可以。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及时就医。
注意四:这些禁忌应遵守
贴“三九贴”期间应忌烟、酒及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及海鲜。贴敷后第一餐喝热白米粥最适宜,因为白米粥易消化,也最养阳气。贴敷前最好先洗个澡,贴敷当天就不要洗了。此外还应注意保暖,贴敷当天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更不宜做剧烈运动。
三九贴冬病冬防时间
首贴:年12月11日至20日
一九:年12月21日至29日
二九:年12月30日至年1月7日
三九:年1月8日至年1月16日
加强贴:年1月17日至28日
三九贴配方三九贴配方常用中药有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等,研细,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天突、膻中、肺腧、膏肓、肾腧等。病情不同选择的穴位和穴位上的贴敷药膏也不一样。
白介子:辛能入肺、温能化痰,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
延胡索:具有有镇痛、镇静、催眠作用。
甘遂: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细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肉桂: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冬病冬治1.加强深呼吸锻炼。患者取仰卧位,两手重叠放在脐部,经鼻吸气后缩唇缓慢地将气呼出,两手稍向腹内加压。用口呼气时做吹口哨样动作,按节律进行,尽量将气呼净。每次练习3-5分钟,每天练习数次。
2.学习有效的咯痰方法。坐位或站立,身体向前倾斜,采用缩唇式呼吸方法做几次呼吸,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同时用手压在腹部。深呼吸、屏气,然后用力进行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将痰从肺的深部咯出。咳嗽时间不要太长,宜在早晨起床后或餐前半小时及睡前进行。
3.起居有常,防止感冒,注意背部和颈部保暖。羊毛、鸭绒、动物毛皮衣物及化学纤维衣料,易引起过敏、荨麻疹、哮喘发作,故咳喘病人的内衣以纯棉织品为宜。
4.注意根据疾病寒热选饮食。少吃辛辣油腻及海鱼、虾、蟹、秋茄等易引起过敏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每日大便通畅。中医辨证属寒性哮喘者,不宜多食性偏凉的食物,如生梨、菠菜、毛笋等,而应进食性温食物如羊肉、姜、桂等;而热性哮喘则正好相反。荸荠、白萝卜、胡桃肉、红枣、芡实、莲子、山药等具有健脾化痰、益肾养肺之功效,对防止咳喘发作有一定作用。
5.多补充水分。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洒水以增加室内湿度。
6.适当增加耐寒锻炼。如游泳、用凉水洗脸等以增加抗寒能力,减少发病。但要注意晨练不宜过早,另外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雾天及空气不好时不宜室外锻炼。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北京中科医院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