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收藏的逻辑问题一
2017-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标准器的误区古瓷收藏中我们最常听到的是“标准器”,何谓标准器?就是指足以反映某种古瓷标准的器物,如果在瓷器收藏中不懂得某类瓷器的特点,没有标准,很容易打眼吃药,买到赝品。可是古瓷收藏也有对症下药的问题,康熙青花瓷器有早期中期和晚期,用一件翠毛蓝瓷器的实物或者图片去衡量所有的康熙瓷器就好比用一种感冒药通治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一样,肯定是不行的。收藏是一种心智的游戏,古物沉淀了时代的各种信息,包括技术,工艺,绘画,原料,技巧甚至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信息,只用一种标准器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领域无法一剑走天下,需要收藏者尽可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标准器。
我们当然需要强调标准器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迷信和夸大标准器的作用。那一块元青花瓷片包打天下,以为就可以成为元青花的鉴定高手了,这一定会错杀无辜,把不具有这块元青花瓷片特征的元青花都抹杀了。即使我们手上有几块典型的至正型元青花瓷片去衡量同类元青花也不行,因为至正型元青花也有几种不尽相同的表现,有的青花发色浓重青翠,有的蓝中发黑,有的淡描,有的重抹,有的呈现毛刺状晕散,有的呈现整体晕散,有的青花笔痕凹入胎骨,有的下凹不是很明显,有的铁锈斑为蓝黑色,有的铁锈斑为深褐色等等,如此变化多端的元青花怎么能用一种标准器来衡量鉴定呢?鉴定元青花必须掌握足够的标本,才能鉴别真伪。
萨斯又称非典型肺炎,但它还是属于肺炎的一种,但是与一般的肺炎简直有天壤之别。任何事物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虽然也有,但是必然有局限性。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仪仗队员作为男人的标准,潘长江和姚明都要划入另类了。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标准,一个很好的标本,一种标准器,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去套用,拿着这个标本也许会处处碰壁。我们经常在古瓷鉴定中看到滥用标准器的例子,将真品判为赝品,同时也将鉴定者判为伪专家。很多古瓷烧制的时间很长有的长达上千年,几百年,于是就会有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汝窑瓷器烧造的时间最短,只有二十年,存世的汝窑器很少,按理说,容易以标准器来衡量所有的汝窑瓷器,但是如果是这样去做的话,一定会出问题,因为汝窑烧制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汝窑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反映了宋代皇家的审美,也反映了当时的艺术和哲学观念,这种审美观、艺术观、哲学观远非一块瓷片一件传世品所能包容的。天青色是其代表色,但是天青色并非是唯一,还有其他几种颜色。支钉工艺是其特点,但是也有不是满釉烧制的。单纯的一道釉素面朝天是其特点,但是也有刻花的。蟹爪纹(鱼鳞状开片)是其特点,但是也有没有开片的,或者不是开蟹爪纹的开片的。如果要成为鉴定汝窑的高手,就非得掌握传世汝窑的所有的特征,掌握各种汝窑瓷片的所有特点,否则就是以偏盖全,这样的鉴定家就像胡乱开方子的庸医,不仅遗笑大方而且害人害己.
鉴定古瓷用什么为标准
尽管我非常佩服和欣赏网络藏家的眼力水平,但是,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对珍贵古瓷的残片认同的比较多,对完整器(珍贵古瓷)基本上都持否定的态度,所以这里引出了判断和鉴定用什么为标准这样一个问题。残件和瓷片是真的,其潜台词是珍贵古瓷存世的只有瓷片和残件。完整器大都是假的,其潜台词是普通人不可能拥有珍贵古瓷。我们判断一件珍贵古瓷究竟用什么标准和方法?无论是残件还是瓷片还是完整器,给于我们的信息其实都是相同的,为何我们只认定前者而否定后者呢?难道是因为珍贵古瓷过于珍贵使得我们失去了判断力?先入为主首先让我们失去了公正性,胎釉造型纹饰外貌等等判断古瓷的标准依然存在,但是我们却视而不见,宁愿相信并不可靠的直觉(先入为主的直觉)。当先入为主的时候,判断力是大大下降的。抛开一切复杂的问题不谈,我们仅仅从逻辑思维上作些探讨,珍贵古瓷存世虽然稀少,但是肯定存在于民间,不止是残件和瓷片。当我们看到一件古瓷的时候,先不要听故事也不要问来历,调动我们所有的知识和经验,从最基本的方面来判断鉴定,如果在主要方面存在问题,比如是否做旧,是否现代工艺,是否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等方面存在问题,就可以用一点否定论来否决,如果不是主要方面存在问题而是在某些方面不是非常开门,那只好作为待考品置一边。等到我们看到出土或者传世的东西可以印证的时候再做鉴定也不迟。
凡是大收藏家的东西才是真的,凡是普通人的珍贵古瓷都不是真的,或者存疑。凡是国外大拍卖行的东西(珍贵古瓷)才是真的,其他古玩店,国内的拍卖行的东西都不对或者存疑。大收藏家的鉴赏能力毋庸怀疑,他们收藏的东西中有疑问的极少,但是有些珍贵古瓷完整器,如果是普通人收藏的话,一般大都被枪毙。这是令普通收藏者不得不伤心的事实。其中的逻辑是:因为大收藏家有一般收藏者不具备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所以他们的东西都是真的。可问题是珍贵古瓷存世稀少,即使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都很少上手,大部分文博单位甚至都没有类似的藏品,他们靠什么来鉴定呢?如果是以看得多为标准,那么逻辑结论就变得简单了,普通收藏者大抵可以与专家一样鉴赏珍贵古瓷,两者如果硬要区分出高低的话,那就是悟性和思维能力了。我惊讶于一些藏友的水平,他们的鉴赏能力不是来自于学院,但是要论看珍贵古瓷比如元青花的水准真的不在一些专家之下,原因道理是:他们在瓷片和馆藏传世品上花的鉴赏功夫远在一些专家之上啊!如果说“凡是大收藏家的东西才是真的,凡是普通人的珍贵古瓷都不是真的,或者存疑”是因为缺乏自信,而缺乏自信的根底是知识储备不足,经验不足,只能借助于大收藏家的脑子来判断和鉴定。那么“凡是国外大拍卖行的东西(珍贵古瓷)才是真的,其他古玩店,国内的拍卖行的东西都不对或者存疑。”就是崇洋媚外了。这个问题但又不是用简单的崇洋媚外一句话可以解决的,问题是的实质是,我们国内拍卖行的的诚信问题。记得有一位国内拍卖行的老总说过,国外那几家大拍卖行的鉴定水平其实并不比国内高,(想想也是,高鼻子的老外连中国话都说的不流利,怎么会比国人更有鉴定中国古玩的水平呢),可是他们拍卖的价格就比国内高出一大截。其中的道理明眼人都可以看清楚,其实就是诚信问题。佳士得苏富比的鉴定师不会为赝品开绿灯,一是饭碗问题,二是自己看不明白还可以请看得明白的人来掌眼,花钱嘛。而且可以退货。哪家国内的拍卖行可以做得到?这就是标准二的困惑。如何建立起诚信不在我们探讨的范围,我们所要探讨的是为何这个标准可以通行?除了建立诚信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吗?想来想去答案是——没有。假货卖的多了,怎么让人相信啊,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一片糊涂,一片混乱,一片浆糊。那只有我们自己坚守一片天空,相信自己,但不是盲目自信。常言道,好东西自己会说话,而实际上会说话的好东西只有遇到好眼力的人才会说话啊!回到前面的主题收藏和鉴定以什么为标准?靠老外?靠大收藏家?靠专家?都不是,只有靠积累的收藏经验,靠学习,靠残件,靠传世品,靠瓷片,靠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时输送最专业的古玩鉴定知识,鉴宝,引导你正确收藏热线加anw
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