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做过雾化吗

2017-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最近调理咳嗽、喘息性哮喘孩子逐渐增多。那很多妈妈就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医院去看病,医生除了给我开一些抗生素以外,最近基本上都会开雾化3-5天。几乎每一次都是这样,那我们需要不需要做雾化呢?需要不需要经常做雾化呢?”

那么到底需不需要,我们首先要知道雾化治疗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其实雾化治疗就是将药物借助雾化机、雾化泵变成雾状,通过正常呼吸进入到孩子的咽喉、扁桃体、器官粘膜上,药物直接被局部组织吸收。有消炎、排痰、治喘、止咳的作用,那么有些时候效果也真的是非常的明显。特别是对于一些哮喘、喘息性的患儿,因为他会出现这种呼吸道的水肿、痉挛,这样的话他的呼吸道变得狭窄呼吸困难。我觉得雾化治疗是非常好,也是非常及时的,也能马上的改变这种状况。甚至能救人生命,这是雾化的好处,他可以通过这种功能来改变患者的通气功能。

但问题是,我们现在一见咳嗽就上雾化,我觉得这一点不好。那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雾化的什么东西,首先雾化里面一定有药物,一般的组成是为了预防和抗呼吸道感染,里面会有抗生素(头孢类的)。为了解除这种支气管痉挛的话,他会使用一些支气管的扩张剂,像氨茶碱、沙丁胺醇。还有其实这种是雾化做的最多的就是帮他化痰排痰,稀化痰液,帮助祛痰。另外为了减轻这种呼吸道的粘膜水肿或者减少这种过敏的症状反应,一般会加地塞米松激素类的药物。虽然这个量很少,但是我觉得你的孩子,是否需要做雾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过去的雾化针对的都是一些相对比较重的病情,但是现在雾化好像已经成了一种常态的治疗。毕竟是用药物治疗,毕竟长期用药物对孩子的身体是有损伤的,而且会让孩子形成药物依赖。从这点我觉得不可取,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案例:我们的一个小宝宝,医院的儿科医生。这个孩子当时就是咳嗽有痰,医院医院相对远一点。姑姑的意思就是建议做雾化,而且不行的话就住院做雾化。妈妈一听就恼了,说我的孩子本身有一点痰但是也不重啊。但是因医院,医院住下做雾化。妈妈一气之下就把孩子抱到我们调理中心,实际上这在西医里面叫支气管炎。那支气管炎后来我们就给他推拿,推拿了五次。这个孩子的痰就化掉了,也就是说这个做雾化是不需要的。

因为平常我们大人嗓子有点痰可能咳不出来,咳痰不爽但是你需要做雾化吗?不见得,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生病就特别焦虑特别着急。这种情况往往就给孩子做雾化,但是殊不知你今天可能做了雾化效果特别的明显,但是你这种做法让我们的孩子丧失了抗病的能力。让他的机体一次又一次的受到药物的侵害,他的抵抗力会越来越差。那么他下一次的疾病和这一次疾病的周期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身体会越来越差。从这个角度我们是不建议,一定要判断情况,就是当孩子的呼吸特别困难。痰特别的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雾化,平常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按摩的手法、食疗的方法都可以。

那在今天我也想给大家介绍几个关于化痰的好手法,在化痰穴里面我首先推荐的手上的穴位是四横纹、逆运八卦,我觉得化痰效果特别好。那么另外体穴里的分推膻中、分推肩胛骨,化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痰特别多的话,其实我个人是希望用一些排痰的手法,比如让孩子趴下,空心拳拍背,排痰,那么痰原来很粘稠,通过我们的空心拳拍背孩子的痰变稀了,就排出来了。

那么我再分享一个案例,这个小羽羽她当时来的时候已经七岁多了。妈妈说都已经咳了一年多了老好不了,吃药打针效果都不太好。那我就让这个孩子躺下,摸一下她的肺部的情况,我手一按在这个膻中穴的位置,孩子就咳咳咳咳得不停。我说算了你起来,这个孩子也大了,我就给做排痰,手法其实挺简单的。我们自己有时间想让孩子吐,就伸出食指和中指(做的时候带上手套)沾点香油,香油有粘弹性。手伸到咽喉处,但是进去要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手进去什么都不要做。不要动,因为你一动会伤到孩子的器官,他会恶心,恶心就会往出吐。这个小孩当时就是吐出了特别多的痰,那我形象的表达一下就是小孩的小碗吐了有满满的两碗。孩子吐完说:“妈妈,我这一年来都没有今天这么的舒服过。”就这么简单。

另外在中医里面认为,这个脾虚生湿,湿聚成痰,还有多吃肥甘厚腻会生痰。即使你做了雾化,如果你一边吃肉一边做雾化也是没有用的。所以说我们倒不如在孩子有痰的时候远离肥甘厚腻的食物,再通过中医按摩的方式加强脾胃的吸收。痰自然越来越少,我想这个方法应该是对孩子既好又保护她身体健康的手法。妈妈们为什么不学呢?

附:精品文章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捏脊”疗法详解

小儿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为脏腑背俞穴所在,通过捏脊刺激督脉和膀胱经之气,可达到调理脏腑、增强体质的目的。

该疗法比较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此外,对于小儿的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症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实验室检查也证实,捏脊可提高小儿的免疫功能。

由于操作简单方便,效果良好而无副作用,越来越多年轻妈妈们爱在家里自行给孩子行捏脊疗法。但是专家仍要提醒:小儿脏腑娇嫩,容易损伤,需经过专科医生辨证及培训、指导后才可在家中给小儿捏脊,正确的操作手法尤其重要。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背脊正中,尾骨末端长强穴至大椎穴处。

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施术时应从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骨下开始),术者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此捏6~7遍,在第4或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自下而上,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捏捻3下后提拉一下,直至大椎穴处,以加强刺激的疗效。

捏拿第6~7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1时段

捏脊最好在宝宝早上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宝宝的配合度也较高。捏脊前要先脱去宝宝的衣服,露出整个背部,让宝宝保持平趴的姿势,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2温度

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以免划伤宝宝的细嫩皮肤。捏脊者的手部要先暖一暖,不要用冰凉的手给宝宝进行捏脊,以免宝宝受到刺激无法平趴,或者让宝宝受冻生病。捏脊的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3时间

捏脊时,最好是晨起时或晚睡时捏脊,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捏脊,不要在小儿哭闹或睡着时捏脊。

每次捏脊的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以免宝宝身体裸露时间过长,导致着凉感冒。捏脊时间过长的话疗效也没有那么好。

4手法

(1)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

(2)要捏捻,不可拧转。

(3)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5年龄

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因此,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

6禁忌

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

小儿捏脊疗法对一些小儿慢性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但当小儿出现如感冒、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时,不适宜行捏脊疗法,需驱逐病邪后才能行捏脊疗法。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中药药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by/971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