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科团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出现发烧
2024/10/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央广网北京11月28日消息(记者鹤佳杨扬)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国家卫健委近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监测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分析认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目前,医院、首都儿医院的儿科门诊量高位运行已经超过一个多月了,医院的发热门诊也挤满了看病的老年人。医院目前也正尝试进行就诊流程优化,以达到缩短候诊时间、减少往返诊室次数、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的目的。当前哪些病原体比较流行?有哪些办法可以对其进行区分?出现发烧、咳嗽这些症状该怎么吃药?本期“唠科”嘉宾: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是谁在攻击你的呼吸道?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目前在各个年龄群体中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大约占到50%~60%的比例。流感中又有90%以上是甲型流感,还有约5%为乙型流感。除了流感外,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的比例也相当高,约占30%~40%的比例。在儿童中,支原体感染较为流行,10月底曾排到第一位,目前降至约第四、第五位。作为医生来判断究竟是哪类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调查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了解患者接触的人是否有确诊某一疾病;二是看当地哪些病原体较为流行,比如在北方地区,患流感的概率很高;三是从症状上来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以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而流感的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症状更明显。甲流和乙流感染的病毒虽然不同,但即使在临床上也很难区分。在咳嗽、咽痛、发烧等症状上,二者表现相似,区别在于甲流症状相对更重,尤其在头痛、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痛和乏力方面感觉更明显,而感染乙流的儿童病例,会有更多的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家庭可以准备甲流和乙流的试纸在家自行诊断,但抗原试纸的准确率较低,一般要在发病两三天后检测才较为准确,刚发病时可能测不出来。发烧不到38.5℃不吃药?没必要忍着!在呼吸道疾病的病程中,发烧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李侗曾介绍,轻微发烧有利于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但往往超过38℃后会觉得难受,对身体负面影响更多。一般认为,只要不超过38.5℃最好不吃退烧药,但呼吸道疾病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基本都为5~7天,因此只要觉得不舒服,就没必要忍着不吃药。如果发烧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一是高热不退。如39℃以上高烧,即使用了退烧药,体温也降不下来,需警惕可能是重症;二是高热超过3天无明显缓解趋势。一般自限性疾病三天后会出现拐点,如果每天体温最高峰不降、发热频次也不降,毫无好转趋势,这种情况超过3医院;三是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抽搐惊厥等明显不适。有的人担心发烧时间太长会导致肺炎,李侗曾表示,这其实是因果倒置。有肺炎的人发烧时间会更长。如流感病程通常为5~7天,但肺炎患者可能为10~14天。咳嗽难受,但别强行止咳!咳嗽也是病程中较为令人困扰的症状。李侗曾介绍,咳嗽是人的本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目的是把气道里的分泌物排出来,防止窒息。因此,有痰时不能轻易使用止咳药。如果使用中枢镇咳药强行抑制咳嗽,痰堆积在气管中变粘稠变干,下次咳嗽就会变得更加困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化痰,可以在家中放置加湿器,吸进湿润空气让痰稀释后更容易咳出,咳嗽症状自然就能得到减轻。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
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