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你知道
2021-4-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咨询 http://m.39.net/pf/a_4646102.html
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和流行性感冒(流感)是冬季的常发病,如何诊断和用药,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今天就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的日常接诊有所帮助。
上呼吸道感染即上感,俗称伤风或急性鼻卡他,由多种病原体(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而致,其中鼻病毒常引起“鼻感冒”;腺病毒常引起“夏感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常引起“胃肠型感冒”。感冒的传播途径有两种:
①直接接触传染;
②由感冒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鼻黏液、打喷嚏或咳嗽产生的气溶胶)而传染。
流行性感冒即流感,由流感病毒(甲、乙、丙及变异型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极易造成大流行,往往在短时间内使很多人患病。
流感潜伏期为数小时至4天,并发症比较多(如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年老人和体弱患者易并发肺炎。
上感临床表现1.全身可有畏寒、疲乏、无力、全身不适,有时有轻度发热或不发热、头痛、四肢痛、背部酸痛、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小儿则可能伴有高烧、呕吐、腹泻等症状。
2、病毒进入鼻黏膜细胞,释放出引起发炎的物质,使鼻腔及鼻甲黏膜充血、流鼻涕、或有水肿,同时嗅觉减退。
3、打喷嚏,鼻中的神经末梢受到黏膜肿胀的刺激,经过反射而打喷嚏。
4、咽部可有轻、中度充血,咽喉肿痛、咽干燥感、声音嘶哑和咳嗽等症状。
5、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仍正常或偏低。当并发细菌性感染时,则血白细胞计数增多。
▲▲流感临床表现1.单纯型
全身酸痛、周身不适、食欲不振、乏力、高热、头痛、畏寒等;可能有流涕、鼻塞、喷嚏、咽痛、干咳、胸背痛和声音嘶哑等,典型病程约1周。
2.肺炎型
多见于小儿及老年体弱者,临床可见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咳嗽、发绀及咯血等。肺部可听到湿性啰音。X线摄片显示两肺可有散在絮状影。
3.胃肠型
除全身症状外,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典型病程2~4天。
4.神经型
高热不退、头痛、谵妄以致昏迷。儿童可见抽搐及脑膜刺激症状。
▲▲总结一下主要不同
第一,病毒类型不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普通感冒,一般是有病毒所引起的,但是流感一般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的,常见的流感病毒有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等多个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类型是最为多见的,有时候会发生变异或流行病学的改变。
第二,起病时间不同
普通的的人起病时间比较长,潜伏期可能要3~4天,但是流感起病非常快,可能在病毒感染之后24小时就出现发烧,浑身疼痛等表现。
第三,症状不同
普通感冒经常会有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头痛等一系列的症状表现。有的还有发烧,但是流感的话,症状以高烧和浑身疼痛更为多见。
第四,恢复时间有差异
一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4~7天就能慢慢地得到恢复和好转,而流感起病比较急,一般3~4天症状能有一定的缓解,但如果病情比较重,持续高烧,甚至并发一些其他并发症的话,恢复的时间会更长一些。有的甚至还可能会演变成肺癌之类的更为严重的疾病,治疗难度会更大。
组方原则抗感冒药的组方原则
①解热镇痛药:感冒发热的温度虽不高,但常伴有疼痛,解热镇痛药可退热、缓解头痛和全身痛,常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②鼻黏膜血管收缩药:减轻鼻窦、鼻腔黏膜血管充血,解除鼻塞症状,有助于保持咽鼓管和窦口通畅,例如伪麻黄碱。
③抗过敏药:可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干燥和变稠,减少打喷嚏和鼻溢液,同时具有轻微的镇静作用,如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
④中枢兴奋药:加强解热镇痛药的疗效,拮抗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
⑤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桑菊感冒片等,中医在治疗这方面也有着不错的疗效,但是要辨证用药,此外,中医外治疗法也是常用疗法之一,尤其适合儿童抗感治疗。
注意事项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抗生素对导致感冒和流感的病毒均无作用!但病毒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当感冒时,病毒在咽喉部繁殖引起发炎,咽喉部细胞失去抵抗力,细菌会趁机繁殖,并发机会性细菌感染,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疼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此时,往往要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可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成长而起到抗感染作用。但应严格控制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指征,没有并发细菌感染的症状、体征和证据时不应服用处方抗生素,凭执业医师处方或在医师、药师指导下应用。
2.对服用含有抗过敏药制剂者,不宜从事驾车、高空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含有鼻黏膜血管收缩药(盐酸伪麻黄碱)的制剂,对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肺气肿、青光眼、前列腺增生者需慎用;含有右美沙芬的制剂对妊娠初始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服用含有解热镇痛药制剂时应禁酒,同时注意对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血小板减少症、有出血倾向者、上消化道出血和(或)穿孔病史者,应慎用或禁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重症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的感冒药物。青光眼患者不建议使用伪麻黄碱作为局部用药。
3.由于非处方感冒药物在2岁以下幼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尚未被确认,因此不能用于幼儿的普通感冒。若其症状必须应用药物控制,则应使用国家药政部门批准在幼儿中使用的药物。对≤2岁婴幼儿尽量避免服用含有减鼻充血剂伪麻黄碱、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的抗感冒药,或含有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溴苯那敏、氯苯那敏的镇咳药。2~5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4;6~12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2,尽量使用糖浆或混悬液制剂。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4.感冒一般病程多在1周左右,无严重症状者可不用或少用药。注意休息,多饮白开水、橘汁水或热姜糖水。并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平时应到室外活动,增加身体的御寒能力,依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常开窗户,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勤晒被褥。常作深呼吸换气。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药圈
5.感冒药连续服用不得超过7天,服用剂量不能超过推荐的剂量,在连续服用1周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者,医院向医师咨询。
6.流感时,在发病36h或48h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与普通感冒不同,目前已有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物。流感患者只要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大多不再需要对症治疗。如果使用,应提高针对性,不一定都用复方制剂。
7.加强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抗流感病毒药物预防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合并症风险人群的紧急临时措施。
8.孕产期妇女在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即可尽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斯他韦和扎那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发热对孕妇和胎儿均有不利影响,可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妊娠3个月内禁用愈创木酚甘油醚。哺乳期妇女尽量不使用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这些药物能通过乳汁影响幼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