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春

2021-2-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精细化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xwdt/171020/5777821.html
今日立春

《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即为孟春时节的开始。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关于立春的知识和习俗。

01.立春·知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立春说: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指四季开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气候学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立春时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

立春三侯

立春有三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蛰虫始振,冬眠蛰居的动物快苏醒了;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变薄,鱼游到水面上好像背着冰块一样。

立春≠入春

虽然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正如词中描述的,即使在江南,也是余寒未尽,对于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并没有真正到来。

02.立春·习俗

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打春牛

立春时节,迎春仪式中的“打春牛”又称为鞭春。“春牛”用木头和土塑成,祈求丰收。一打“风调雨顺”,二打“五谷丰登”,三打“国泰民安”,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迎春

由于是春天的开始,我国民间都把立春作为节日来过,称为立春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专家介绍说,立春日迎春,是在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历史悠久,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

虽然现在立春日迎春不如从前隆重,但各地仍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迎接立春,比如还有挂风车、踏青等。

立春饮食健康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03.立春可以和孩子做的事儿

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做哪些有着节日仪式感的事情呢?

带孩子了解“立春”的谚语及含义

1.一年之计在于春:寓意: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础。

2.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寓意:如果立春这一天天气晴朗,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

3.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寓意:立春以后,天气会逐渐援和起来。

4.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离意:立春了还在下雪,那么立春之后还会有大雨。

带孩子一起剪“春”来迎春

立春当天,人们会在家里贴春字,表示迎接春天的欣喜之情。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剪一张属于自己的“春”字,以表示对于春的欢迎的心情。

带孩子感受自然,画一画水仙花

冷艳的水仙花、典雅的腊梅、嫩绿的小草……春的气息早已悄然而至,而宝贝们对于春天的美好感受,正如这无处不在的明艳与新绿,多彩而美丽。此时,若是不容易找到那春天的气息,可以把视线放到自己的家里,那些美丽的盆栽就是孩子们写生最好的参照物!

材料准备:画笔、颜料、纸张。

通过观察实物,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水仙花的形态和生长特性。

小班孩子可以手指点画花瓣、花蕊、抹画花茎,满足了幼儿涂鸦的需求,既发展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绘画技能。

中班的孩子可以利用水粉作画,爸爸妈妈引导幼儿观察水仙花的组成、特点等,再引导幼儿思考画面的布局;可以亲子合作完成哟!

大班的孩子可以尝试进行写生、水墨画。

带着孩子做一个新年计划

带着孩子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谚语后,让孩子明白“立春”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开端,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幼儿计划对于人的意义和影响,再引导幼儿进行新一年的计划,或者是对于自己的愿望可以怎样一步一步达成,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做事情的计划性。

图文

部分源于网络编辑l甘忱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ff/977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