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儿童发烧宝宝发烧改如何正确退烧

2017-4-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人体散热途径,也就是退烧途径有四条:

1、经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最主要途径,占90%以上。所以发烧时不要给孩子穿的太多,应该少穿盖。

2、经呼吸散热。发烧时呼吸会增快加深。

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

4、经排便过程。

所以,遇到孩子发烧要从这四方面帮助孩子物理退热。

物理降温有两大形式——冷降温和温降温。通过冰贴或冰袋,导致局部皮肤降温为冷降温,退热效果有限。虽可感皮肤变凉,体内温度未必降低。变凉的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妨碍体内热量散出。

温降温是在提高环境温度前提下,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等致皮肤血管扩张,利于体内热量散出。

正确看待物理降温,维持体温需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发热是产热增加和/或散热减少的结果。

要退热,增加散热很重要。

经皮肤是主要散热途径,增加皮肤血流就可增加散热。在多饮水前提下,适当提高室温减少穿盖;温水浴都是很好之法;而冰袋、酒精擦浴只带走局部皮肤热量,退热效果有限。

退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不足。

婴幼儿生病时多不喜喝水或奶,家长一定耐心少量多次喂,以增加体内水分,利于退热,否则服了退热药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再有,排尿和便过程都可利于降温。

总之,退热的捷径不是从药物(退热药、抗生素等)出发,而是增加体内水分和适宜物理降温。

一般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要间隔4~6小时。但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适当积极退热。

退烧药的剂型很多,包含片剂、水剂、栓剂和针剂,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用适当的剂型。但打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除非过高的体温,一般不用。

发烧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寻找病因,对症治疗。一般感冒常会发烧2~4天,如果精神状态好、进食正常则不必太担心。但需注意感染有无恶化或发生并发症的情形,如婴幼儿出现哭闹不停、反应差、高烧不退、甚至抽搐等,应尽快就诊。普通的感冒发烧多半由病毒引起,主要是对症治疗,不应滥用抗生素。

北京愛貝佳:

母婴问题咨询热线(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专业
丙酸倍氯米松乳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l/972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