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应该吃啥药你造吗
2016-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大连晚报报道普及药品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大连9月10起启动“安全用药月”活动。昨日,我市各区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统一组织开展了药品安全知识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最近几天,天气明显变得凉爽,尤其早晚温差很大。但是,大街上还是能见到“美丽冻人”的迷你短裙。换季易感冒,感冒了你是扛着还是吃药?中药好用还是西药好?用不用吃消炎药?今天,广电啵啵就请大连三套《有医说医》栏目帮大家找到中、西医两位专家为大家讲解感冒,千万别再吃错药儿,健康是大事!
西医:
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孙丽丹
中医:
医院中医主任医师徐秋香
人为什么会感冒?
老百姓平常说的“感冒”其实应该叫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疱疹性咽颊炎、急性咽结膜炎、急性咽扁桃体炎这五种情况。老百姓常说的“伤风”就是普通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主要症状是咽痒、鼻塞、流涕,可伴有咽喉肿痛、咳嗽、头痛、发热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可呼吸不畅、声音嘶哑等,有时可以合并咽鼓管的炎症导致听力减退。一般5-7天痊愈。健康人也可以一年患多次感冒。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的,20-30%是细菌感染。受凉、淋雨、气候变化、过度疲劳等都会导致人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人们感冒。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易感冒。
普通感冒用不用吃药?
俗话说:感冒不吃药一周好,吃药七天好。啥意思?孙丽丹解释说,普通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也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普通感冒一般五到七天就可以自愈,并不需特殊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
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杀死病毒,即使是抗病毒药,绝大多数也仅仅是有些抑制作用罢了,很难将病毒彻底地清除或杀死。感冒的病毒有多种,而且病毒的结构极易变异,往往药物的研发速度赶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因此,目前还没有真正通过杀灭病毒治愈感冒的特效药物。何况普通感冒是可以自愈的,所以如果确诊是普通感冒,就完全没有必要吃抗病毒药。但是感冒有许多症状,比如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发热等,这些症状是应该被解决的,所以才需要吃“感冒药”。
抗病毒药物用不用吃?
生活中,很多人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感冒,如服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但这两种药只适用于重度病毒感染,而不适用于普通感冒。由于抗病毒药往往是一种药物针对一种病毒,如果没有针对具体病毒而滥用抗病毒药,不仅用药后不会起到效果,相反还可能产生药品不良反应。如阿昔洛韦副作用有皮疹、过敏等;利巴韦林有白细胞减少、皮疹、恶心、呕吐等。
什么时候吃抗生素?
呼吸道感染由细菌引起的才能使用抗生素,一般来说,感冒初期多是病毒感染,3天后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因此,人们会发现,到医院后医生会建议患者化验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当然血常规只是一个辅助判断的手段,确定细菌感染还要医生依靠许多临床资料结合医生的经验来判断,一旦确定有细菌感染医生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而未经医嘱的盲目滥用抗生素则危害很大。抗生素盲目地使用对一般感冒不但没有疗作用,是一种浪费,还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合并症,延长病程。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由于体内各处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和真菌即乘机大肆繁殖,因而可造成二重感染。
感医院就诊
生活中有许多人,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感冒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用错药物,就容易向下呼吸道进展,转变为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高烧不退让家长非常担心。那么到医院就诊呢?一般而言,普通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症状包括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轻度发烧、周身不适。如果在这些基础症状上又出现了新的症状如咳黄痰、呼吸困难、咯血等,或这些症状加重到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了,或者是患病超过了七天仍未好转,医院看医生了。
针对婴幼儿来说,家长还要注意“高热惊厥”。由于婴幼儿的脑功能还在发育中,当体温在达到39摄氏度,就有可能发生。因此婴幼儿高热时要及时就医,就医之前还应该尽可能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把孩子的体温降下来。
感冒药该怎么吃?
西医支招: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
实际上,感冒药只是起到控制感冒症状的作用,没有抗病毒的作用。感冒症状主要包括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西药感冒药就是“有的放矢”的去控制这些症状,因此市面上的感冒药绝大多数是复方制剂,就是一种感冒药包含多种成分,一种成分负责控制一种症状,比如:发烧、头痛用扑热息痛,如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布洛芬、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可退热和缓解头痛、肌肉酸痛;鼻塞选伪麻黄碱;鼻塞、流鼻涕用鼻黏膜血管收缩药,如伪麻黄碱,能减轻鼻窦、鼻腔黏膜血管充血,解除鼻塞症状;打喷嚏选扑尔敏。感冒时常会伴有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过敏症状,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和苯海拉明可缓解;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咽痒、咳嗽,选择右美沙芬镇咳。
选择感冒药时的注意事项:
1.对于一些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吃感冒药就需要注意看成分,里面含有伪麻黄碱的药物就需要谨慎服用,伪麻黄碱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而那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往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那么感冒的时候再服用的话就增加了出血的风险。
2.那些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医生不建议自行服用药物,应该首先看医生,避免不及时不得当的治疗带来的风险。
3.不可以把成人感冒药剂量减半给儿童使用,儿童要用儿童专用的感冒药。
中医支招:中医对感冒的治疗与西医不同西医认为是病毒或者合并细菌感染,给予抗病毒或者抗感染治疗。而中医对感冒的治疗首先需要辩证,其次还要结合病人的体质情况,还要考虑季节的因素。所以感冒可以出现十几种证型,如: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等等。不同的证型需要用不同的药。
如果是外感风寒表实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但无汗出,可以开一副麻黄汤汗出而解;如果是表虚症表现为发热出汗,那么就该服用桂枝汤;像夏天关节肌肉酸痛,腹泻发热属于暑湿感冒,那么藿香正气水就可以用来治疗;而如果是寒热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是邪气在半表半里之间,就需要服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就会退热;气虚感冒可以使用玉屏风散、风热可以使用银翘散等等。
中成药或中西结合制剂要也要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用:
1.风寒感冒:表现为怕冷较重、发热较轻、全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而喜热饮、咽痒欲咳等。应选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如感冒冲剂、三九感冒灵、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2.风热感冒:表现为身热明显、微微怕冷、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口渴喜冷饮等。应选用辛凉解表的药物,风热感冒颗粒、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